课程考核方案标准
 
 一、总体要求
 
 (一)考核形式多样化
 
 通过多样化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与口试外,鼓励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情景描述等)、计算机及网上考核、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习总结、小组协作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评价学生。
 
 (二)考核内容科学化
 
 考核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动手操作考核内容。针对不同类型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纯理论课,理论实践结合课程,纯实训课)。
 
 (三)考核时间全程化
 
 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读书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附件一:参考格式
 
 荆楚理工学院
 
 20XX—20XX学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XXXXXXX》课程考核方案
 
 xxxx专业xx年级xx班考试时间:×××分钟
 
 学院名称: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
 
 适用对象:xxxx专业x班
 
 学时:xx学时
 
 学分:xx学分
 
 考查方案:
 
 一、设课目的
 
 xxxxxx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xxxxxx
 
 三、课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30分)
 
 xxxxxx
 
 2.期末成绩考核内容:(70分)
 
 xxxxxx
 
 3.考核方法
 
 xxxxxx
 
 4.成绩构成要素(例如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考评等)及各要素所占比重)。
 
 5.组织形式:xxxxxx
 
 6.考核内容:xxxxxx
 
 7.评分标准:xxxxxx
 
 8.考核形式:xxxxxx
 
 9.考核时间:xxxxxx
 
 10.考核地点:xxxxxx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xxxxxx
 
 xxxxxx
 
 五、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具体项目内容:
 
 考核标准
 
  
   
    
     
     | 序号 | 考核项目 | 子项目 | 考核内容 | 成绩比例(%) | 
 
     
     | 1 | 学习过程考核 (平时成绩) | 学习质量 | 提问、作业、课程论文、演讲、读书报告及期末项目实训等 |  | 
 
     
     | 学习态度 | 考勤、操行(根据教学日志) |  | 
 
     
     | 协作能力 | 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  | 
 
     
     | 2 | 期末考核 | 各课程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核项目 | 各课程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核内容 |  | 
 
     
     |  |  |  | 
 
     
     |  |  |  | 
 
     
     | 合计 | 100 | 
   
  
   
 附件二:《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考查方案
 
 荆楚理工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考查方案
 
 汉语言文学0901班、0902班考试时间:×××分钟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
 
 课程名称:中外教育思想史
 
 适用对象:09汉语言文学1班、2班
 
 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考查方案:
 
 一、设课目的:本课程则是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力图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的原则,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外教育制度、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以及中外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科学的分析,拓宽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开阔教育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和外国两大部分,开设顺序为先外国部分,后中国部分,中外部分课时分别为20,12。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外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各国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及其政策措施;了解历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初步养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比较鉴别、以史鉴今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30分)
 
 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及学习态度(10分)
 
 上课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20分)
 
 2.成绩考核内容:(70分)
 
 分项目完成任务(详细内容见附录),项目组织情况和完成情况。
 
 3.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包括补考形式):补考形式拟以笔试为主,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由作业、学习态度、学习纪律、项目内容的准备及讲授组成。
 
 4.成绩构成要素(例如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考评等)及各要素所占比重:平时作业及表现占30分,期末考核成绩占70分。
 
 5.组织形式:分项目小组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6.考核内容:外国教育史上的大事件和有影响的教育家的思想
 
 7.评分标准:百分制,平时30分,项目70分,累加得出总分。
 
 8.考核形式:随堂组织形式
 
 9.考核时间:在授课期间。最后的项目,在第十四周至第十八周进行。
 
 10.考核地点:课堂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外国教育思想史》 张斌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中外教育思想史》朱永清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1次印刷
 
 五、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具体项目内容:
 
  
   
    
     
     | 1.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 7.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 2.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 8.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 3.分析教育哲学 | 9.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 
 
     
     | 4.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 10.终身教育思潮 | 
 
     
     | 5.结构主义教育思潮 | 11.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 
 
     
     | 6.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杜威的教育思想) | 12社会教育学 | 
   
  
   
 
   课程考核方案模板.doc
课程考核方案模板.doc